学习效率的高低,是一个学生综合学习力的体现。在学生年代,学习效率的高低主要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当一个人进入社会之后,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常识和技术,这个时候候,一个人学习效率的高低则会干扰他的工作成绩,继而影响他的事业和前途。可见,在中学阶段就培养高效学习习惯,拥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对人一生的进步都大有益处。下面是智学网为您收拾的《初一上册地理课文教学教材》,仅供大伙参考。
初一上册地理课文教学教材
《地图的阅读》教材
教学目的
熟练学会在指向标地图上分辨方向的办法
教学重难题
熟练学会在不种类指向标地图上分辨方向的办法
教学过程
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分辨
这节课我要讲的内容是:“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分辨”。第一,大家先来复习一下一般地图上分辨方向的办法。
活动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分辨
复习:在一般地图上分辨方向的办法
授课:
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怎么样分辨方向说明:在一般状况下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为“北方”。
状况1: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时,大家可以根据一般地图分辨方向的办法来分辨方向。即“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状况2: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没指向正上方时,可以通过两种办法来分辨方向
2、例题一并向学生说明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确定方向:
确定中心地址。
以中心地址为中心画与指向标相对应的十字坐标,按指向标方位标注东西南北。
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例题一、通过电子白板演示充分说明在指向标地图上分辨方向的办法:平移指向标法和旋转地图法
例题二、通过给陌生人指路的事例来加大在指向标地图上分辨方向的办法
课堂小结:
1、假如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按一般地图来分辨方向
2、平移指向标
3、旋转地图法
初一上册地理课文教学教材
《地球的运动》教材
教学目的
1、会使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并可以讲解所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的差异现象。
2、可以结合日常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3、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并可以讲解其所产生的季节变化与热量差异现象。
4、可以结合当地季节变化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5、使用地球上的五带分布图说出五带划分的界线,并可以举例说明各带的特征。
教学重难题
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和周期。
2、五带的名字和界限
3、公转的特点、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地方
4、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难题:
1、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地方
3、四季的形成
4、五带的特点
教学过程
[新课]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何会日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一直在运动着。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天天随地球自转一周正好是八万里。从本节课开始,大家就来学习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及其产生的现象。
活动演示地球转
教师用手轻轻转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
学生观察剖析
提问:地球绕着什么在旋转?
再提问:地球自转是什么方向?自西向东
注意:在这里先让学生了解“东”、“西”包含的意思。
学生上讲台演示
演示讲述:
地球转一圈需要的时间,也就是自转的周期是多长呢?先来看这个演示。大家都了解,大家的地球无时无刻都在太阳的照射下。同学们想想阳光照射下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为何只有半边是白天呢?由此可知形成昼夜现象的缘由是。地球在自转时,转一圈要经过一个白天和一个黑夜,也就是说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长。
学生读P11图1.14昼与夜
昼夜的形成、分布和范围。提醒学生注意昼、夜半球的界限,不肯定经过南、北两极点。
注意观察晨昏线与太阳光之间的关系。
提问:刚才演示时同学们看地球自转了吗?假如地球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活动演示地球自转,说明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用手电筒照射自转的地球仪,在地球仪的球面上选取2个点。
转动地球仪,当太阳照射北京,纽约是白天还是夜晚?转动180度,。再看,哪个是白天?哪个是夜晚?连续转动,北京和纽约出现了什么原因?
也就是说昼夜更替产生的缘由是什么?
在转动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哪个先见到日出。当北京是正午时,乌鲁木齐也是正午吗?
教导学生看书P13图1.17并请学生讲解:
1、北京的畅畅和美国的姨妈在同一时刻电话问候,为何时间不一样?
2、半夜时分,中国球迷观看NBA球赛
概括:因为地球自转,东西地方也就是经度不一样的地方,时间是不一样的。
活动概括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请同学们结合活动演示,概括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师补充,地球自转产生了三种地理现象。分别是:1、日月星辰东升西落。2、昼夜更替3、时间的差异。
初一上册地理课文教学教材
《地球和地球仪》教材
教学目的
常识与技术:
学会地球的形状、大小。
知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晓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过程与办法:
提出证据了解明地球是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夫穷尽的,与科技的进步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程度。
培养学生好好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难题
知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晓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大家可以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大家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样,大家居住的地球到底是哪种?
地球的形状、大小
二、展示目的
即教学目的中知晓与技术目的
三、自学引导及点拨
1、地球的形状
观看教程地球卫星照片
地球是什么形状?
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容易不过的问题,
在古时候却是一个难解的谜。大家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大家生活在地球上,依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一直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一直船身先消失。
B、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大家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2、地球的大小
现代的科技不只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大小
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事实上这部分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假如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大家一般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仪
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哪些不同?2、地球仪在日常有哪些用途?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概括补充地球仪的特征。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大家用不一样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地方、形状及名字等。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质并没有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地方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
四、提出问题,探索解决
结合我们的地球仪观察考虑,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
纬线和纬度
1、纬线有哪些特征,想想纬线可以有多少条?
2、纬度以哪条纬线为起点,标度范围是多少?不一样纬线的长度是不是相等?
3、怎么样区分南纬与北纬?怎么样用不一样的符号来表示南纬和北纬?纬度大小的变化规律有哪些特征?
4、低、中、高纬度是怎么样划分的?
5、纬度值的纬线有哪些特点?该值出目前哪个区域?
6、南北半球是如何划分的?北纬是不是都在北半球?南纬是不是都在南半球?
7、你知晓赤道纪念碑建在哪吗?为何要建在这个地方?
经线和经度
1、经线有哪些特征,想想经线可以有多少条?
2、经度以哪条经线为起点,标度范围是多少?不一样经线的长度是不是相等?
3、怎么样区分东经与西经?怎么样用不一样的符号来表示东经和西经?经度大小的变化规律有哪些特征?
4、东经180度与西经180度经线有哪些特征?
5、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东经是不是都在东半球?西经是不是都在西半球?
6、每两条相对的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均分成左右两个半球吗?为何不使用0度与180度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
7、你知晓啥是本初子午线吗?地球上真实的本初子午线在哪?